首页 > 列表

第三五九旅南泥湾大生产纪事

2025-04-19 13:05:27来源:浏览次数:

 
崔振昭
 
[编者按]:本文作者崔振昭多年致力于南泥湾精神的研究,硕果颇丰,多次发表署名文章交流研究成果,受到广泛关注和赞誉。该文采用纪事与论述相结合的方式,以大生产运动的时间轴为“线”,以二级标题为“引”,对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中央领导的关怀与指导、取得成果等进行了铺展叙事,内容详实、文络清晰、重点突出,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不失为一篇南泥湾精神研究的好文章。现登载该文,以飨读者。
 
全民族抗战时期,为克服由于日军的疯狂进攻和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造成的经济困难,党中央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南泥湾军垦作为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一部分,始于1940年2月,至1945年6月第三五九旅留守部队改编为“第二支队”南下后,南泥湾垦区由边区政府接管。本文以大事记要形式,如实再现了八路军第三五九旅的大生产运动。
“还是自己动手吧——这就是我们的回答”
1939年2月2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党政军生产动员大会,由此拉开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序幕。在动员大会上,毛泽东从12个方面阐释了生产运动的重要意义、作用和应遵循的方针及组织方法。他强调:“在敌人包围封锁面前,我们是饿死呢?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呢?饿死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解散也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还是自己动手吧——这就是我们的回答!”
\
1月17日至2月4日,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在延安召开。会上,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提出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政策。2月4日,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在边区第一届参议会闭幕会上讲话,向边区部队、机关、学校发出“发展生产、自力更生”的号召。随后,陕甘宁边区党委、政府发出《关于发展生产运动的紧急通知》。
6月10日,毛泽东在延安党的高级干部会上作报告时再次强调:“吃饭是第一个问题”,要“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号召“一切可能地方一切可能时机一切可能种类,必须发展人民的与机关、部队、学校的农业、工业、合作社运动,用自己动手的方法解决吃饭、穿衣、住房、用品问题全部或一部,克服经济困难,以利抗日战争”。
11月8日,绥德警备区召开欢迎第三五九旅从抗日前线胜利归来大会。八路军总部和边区政府分别向第三五九旅赠送绣有“模范党军”“百战百胜的铁军”的锦旗。随后,该部接替警备第六、第八团的黄河防守任务。旅部机关移驻绥德、第七一七团驻吴堡、第七一八团驻米脂、骑兵大队驻瓦窑堡地区。
第三五九旅为执行屯田政策进驻南泥湾
1940年2月10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发出《关于部队开展生产运动的指示》,要求各部队“一面战斗,一面生产,一面学习”。此后,第三五九旅一面守卫河防,一面遵照《指示》精神,就地开展生产运动。
4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建设厅工作人员乐天宇提出《森林考察团工作计划》;经边区政府批准,乐天宇于6月14日带考察团从延安出发,到陕北各地进行实地考察,7月30日胜利返回,采集重要标本2000余件。考察团发现烂泥洼(后经朱德提议改为“南泥湾”)“可耕地约达百万亩,其中川地约一万五千亩”“余为广大森林区”,建议开垦此地。
9月2日,朱德邀集董必武、徐特立、张鼎丞等到延安西川、南泥湾等地考察,认为南泥湾可以实行“军垦屯田”。他将考察情况向党中央、毛泽东作了汇报,提议调第三五九旅屯垦南泥湾。毛泽东当即表示同意。
当时,在边区政府的组织领导下,打盐运动在定边地区开展得轰轰烈烈,盐田规模迅速扩大。从1940年下半年开始,边区政府决定,实行“以军队生产为主,盐民产盐为辅”的方针,委托中央军委后勤部管理,并派部队从事生产。当年秋,第三五九旅四支队一部1200人,在支队长苏鳌、政委龙炳初的带领下,赴长城脚下的定边县盐场堡花马池盐湖驻防,开展打盐生产。
旅部又抽调800人在绥德西川蹄沟成立煤盐生产管理处,生产的煤盐除供应部队外,还远销绥德、米脂和黄河两岸。
12月初,第三五九旅七一七团奉命驻防临镇,一方面加强边区南线的防务,保卫延安和边区的安全,另一方面以南泥湾为中心,执行屯田政策,开展生产运动。
本年,第三五九旅第一个纺织厂在绥德建成,刘韵秋任厂长。王震旅长命名其为“大光纺织厂”。
“几个月时间,你们就把南泥湾改变样了”
1941年3月,第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第七一八团驻马坊,旅部和特务团驻金盆湾,第四支队和骑兵大队驻阳湾。
\
4月,第三五九旅军政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生产自给方案和组织领导、生产原则及经营方针等问题,决定旅团成立生产委员会,营连指定一名副营长、副连长负责生产工作。他们一面开挖窑洞解决住宿问题,一面勘察开荒地区,学习耕作技术,制作生产工具。全旅指战员喊出“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从旅长到每一个战士、公勤人员等无一例外地编入生产小组,规定生产任务,开荒备耕。
7月,八路军总部炮兵团进驻南泥湾陶宝峪。朱德到南泥湾视察,夜宿炮兵团。他再次来到第七一八团,看了部队种的谷子、玉米和蔬菜,又看了他们喂的猪、鸡和新打的窑洞。见到团部负责人,他高兴地说:“几个月时间,你们就把南泥湾改变样子了!”
10月,绥远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境内的国民党新编二十六师何文鼎部,南下进攻陕甘宁边区三边地区(定边、安边、靖边)。第七一七团、旅骑兵大队奉命于10月29日由临镇出发,奔赴三边地区,与第三五八旅七一五团、第一二〇师炮兵营、留守兵团的警备二团、保三团、骑兵团等组成野战军团,由王震担任司令员,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阴谋。
\
12月,中共中央发出生产自救的号召,各抗日根据地积极开展大生产运动。毛泽东为大生产运动题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本年,全旅开垦耕地 1.12万亩,产粮1200石,蔬菜164.8万斤,养猪2000头。
执行屯田政策的模范
1942年4月中旬,朱德、贺龙等在王震陪同下,视察南泥湾农场、工厂和从事生产的第三五九旅等部队。朱德夸赞南泥湾建设搞得好,是“陕北的江南”。
7月,朱德邀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续范亭等到南泥湾视察,并赋诗《游南泥湾》一首,称赞南泥湾“有似江南好”。
8月,第三五九旅七一九团开赴南泥湾,驻守九龙泉。
9月,第三五九旅掀起练兵高潮,“人人争当贺龙投弹手、神枪手”。
12月12日,第三五九旅继续大力贯彻屯田政策,计划1943年开荒3.9万亩。同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 《积极推行南泥湾政策》,指出第三五九旅是执行屯田政策的模范。
12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期间,亲自组织收集和整理经济、财政方面的历史的和现状的材料,为会议撰写题为《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长篇书面报告,其中高度赞扬第三五九旅不仅在政治上、经济上起了保卫边区的作用,而且起了解决大数量的财政供给与帮助边区的作用,称赞该旅是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 
\
本年,第三五九旅成立盐业、投产、运输3个公司;建立纺织、皮革、肥皂、榨油等13个工厂;还开办饭店、商店、军人合作社、旅店等,分店遍布陕甘宁边区。
本年,全旅开垦耕地2.68万亩,产粮3050石,蔬菜360万斤,养猪1983头。
荣获毛泽东亲笔题词的锦旗和奖状
1943年1月9日至14日,中共中央西北局高干会在延安召开。会议对在边区大生产运动中作出显著贡献的3个单位和22名干部给予表彰奖励,颁发了由毛泽东亲笔题词的锦旗或奖状。其中,毛泽东为第三五九旅题词“发展经济的前锋”,为旅长兼政委王震题词“有创造精神”,为旅供给部部长何维忠题词“切实朴素,大公无私”,为旅供给部政委罗章题词“以身作则”,为第七一七团政委晏福生题词“坚决执行屯田政策”。
2月4日,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电影团举行记录第三五九旅开辟南泥湾的纪录片《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首映式,朱德、叶剑英、贺龙、徐向前等出席观看。毛泽东此前专门为纪录片题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其解说词中第一次提到了“南泥湾精神”。
2月17日,林伯渠率劳军团赴南泥湾地区慰问,第三五九旅举行拥政爱民大会。会上将50头猪、100只羊、200只鸡、10打毛巾、40个慰问袋、200本书及鞋袜、手套、铅笔、纸夹、日记本等送至旅部驻地金盆湾。20日,该旅举行盛大阅兵典礼,热烈欢迎劳军团。林伯渠在讲话中高度赞扬八路军和新四军是人民的军队、革命的军队、有战斗力的军队和有创造性的军队。
\
3月10日,第三五九旅集合日开荒1亩以上的突击手175人,进行开荒竞赛,李长久等6人创造了每人每日开荒3.09亩的新纪录,其中李位最高为3.67亩。
3月14日,延安文艺界劳军团和鲁迅艺术学院秧歌队一行80多人,赴第三五九旅慰问演出。《诗刊》主编艾青、编辑部主任萧三和秧歌队代表及王震,先后在大会上讲话。师生们带来新创作的秧歌舞《挑花篮》。“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当一首由贺敬之作词、马可谱曲的插曲《南泥湾》唱起时,指战员们热烈鼓掌。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就此诞生。
10月下旬,毛泽东同任弼时、彭德怀等领导人到南泥湾视察第三五九旅屯垦和生产情况。在五六天时间里,毛泽东先后深入到金盆湾、九龙泉、马坊、陶宝峪等地,了解战士们的生产和生活情况。毛泽东鼓励战士们说:“困难并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大家动手征服它,它就低头了。”他还强调:“敌人封锁我们,我们的回答就是自己动手,用我们的双手做到生产自给,丰衣足食。”
11月9日,第三五九旅首届生产展览会在南泥湾开幕,展示了他们1941年到1943年的生产成绩,赢得参观者的一致称赞。
11月26日至12月16日,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劳动英雄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与会劳动英雄185人。11月29日,毛泽东在中央招待边区劳动英雄大会上作《组织起来》的讲话。会议期间组织了生产展览会,展出全边区工农兵创造的劳动成果6596件,表现生产过程的图片及图表1987张。大会公布荣获特等奖励的25名劳动英雄中,第三五九旅的赵占奎位列部队5名获奖者的首位。
本年,全旅开垦的耕地累计达10万亩,产粮1.2万石,蔬菜595.5万斤,养猪4200头。
\
分兵两处,耕战两不误
1944年5月1日,南泥湾军民集会,成立南泥湾垦区政府。张仲瀚为区长、杨正斋为区委书记兼副区长。王震作《南泥湾垦区政府成立的意义及其工作方针》的讲话。
6月6日至9日,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到南泥湾参观。外国记者冈瑟·斯坦因、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哈里森·福尔曼等纷纷著书立作,把延安和敌后根据地的新面貌如实介绍给世界,赞颂第三五九旅创造的奇迹。
10月31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八路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简称南下第一支队)。由王震任司令员、王首道任政治委员,抽调旅主力3800人,加上中央选调的900余名南方干部,共5000余人,南下作战,开辟华南抗日根据地。
11月1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出席八路军南下支队在延安东关机场举行的誓师大会。检阅部队后,毛泽东讲话指出:你们这次到南方去,到敌人的后方去插旗帜,开辟新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这是一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你们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前途是光明的。你们要以最大的毅力去克服各种困难,上下一心,团结一致。要像“王者之师”那样,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真正做到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要同群众打成一片,忠实地为人民服务。9日,南下支队出发南征。第三五九旅留守部队3000余人,由副旅长苏进、参谋长刘转连、政治部主任李信领导,继续担负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任务,从事生产建设。
12月18日上午,第三五九旅群英大会开幕。会议推选出王寿山等33人为全旅劳动英雄,并推选王寿山、陈敏等12人为出席边区群英大会的代表。
12月22日至1945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西北局、边区政府和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联合在延安举办第二届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大会,有476位劳模出席。林伯渠致开幕词。1月10日,毛泽东在大会上作题为《两三年内完全学会经济工作》的讲话,指出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有3个作用,即带头作用、骨干作用、桥梁作用。他还特别指出,只有“注意使我们的思想完全适合于我们所处的环境,然后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样样见效,并迅速见效”。
本年,全旅累计耕地面积达26.1万亩,产粮3.7万石,养猪5924头。除吃用全部自给外,达到了“耕一余一”,成为全军大生产运动的旗帜。他们还上交公粮 1 万石,由“吃粮人”变成“交粮人”,实现了部队不吃公粮而向政府交公粮的历史创举。
在九龙泉树起一座纪念碑
1945年5月1日,为纪念在战斗和生产中牺牲的烈士,第三五九旅七一九团在九龙泉树起一座烈士纪念碑。毛泽东为纪念碑题词:“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6月10日,第三五九旅留守部队因任务转换,将南泥湾垦区交由边区政府接管。
次日,第三五九旅留守部队与第三五八旅一个营组成南下第二支队,由刘转连任司令员,晏福生任政委。6月18日,南下二支队从延安出发,东渡黄河,开赴前线作战。 
9月中旬,八路军炮兵学校离开陶宝峪,奉命开赴东北。
\
综上,第三五九旅先后办起纺织厂、被服厂、肥皂厂各1个,机械厂、造纸厂、油坊、煤窑各2个,军鞋厂、铁厂各3个,木工厂4个,豆腐坊6个,盐井7个,粉坊8个和各种加工作坊等,为赢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后胜利提供了坚实的经济支撑。
(作者系陕西省南泥湾精神研究会党支部副书记、副会长。来源:山西《党史文汇》2025年第4期36-39页。图片来源于网络)
\
责编:夏立军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