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宽鹏 图/罗青峰
孙翼鹏,陕西省西安市人,1978年12月入伍,1986年12月转业,最早开发大唐不夜城参与者,著名收藏家、现任陕西省南泥湾精神研究会会员。
他多才多艺,少年时特招入伍,在兰州军区战斗歌舞团当过演奏员、47军140师文化宣传队任过队长,后来又在欧阳海生前所在部队——兰州军区守备第五团服役。转业后,在地方多个单位工作过。后来他辞职下海经商,并爱上了收藏。现为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常务理事。他先从军、从文、从商,开店、炒房,后又成为开发古都西安大唐不夜城的第一人。其中由于对文玩器物的喜爱发展到痴迷,40多年来,他将所有资金几乎全部投入了收藏之中,是陕西乃至全国著名的收藏家。只要在收藏界提起孙冀鹏的名字,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珍贵的黄花梨凤穿牡丹纹顶箱大柜)
从最初漫无目的地随手收一些文人字画、文房雅玩,到后来的深入钻研相关知识,游走于拍卖市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收藏到了大量的精品珍品瓷器、铜器、明清家具等。
在当今纷繁复杂的艺术品市场中,收藏不仅是对美的追求,更是对文化与历史的尊重与传承。他作为一位在收藏界享有盛誉的藏家,以其独到的眼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不懈的探索精神,在收藏之路上越走越远,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收藏理念与经验。
初识收藏,兴趣引领入门。他的收藏之旅始于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自幼受家庭熏陶,他对中国古代书画、瓷器、玉器等艺术品抱有极大的热情。起初,他只是作为一名普通的爱好者,利用业余时间浏览博物馆、画廊,不断吸收知识,逐渐培养出对艺术品真伪鉴别与审美鉴赏的能力。正是这份源自内心的热爱,成为他日后深入收藏的坚实基石。
(与夫人一起研究欣赏收藏品)
精研细究,理论与实践并重。认识到仅凭兴趣难以在收藏界立足后,他开始系统地学习艺术史、考古学、鉴定学等相关知识,并积极参加各类艺术品鉴赏讲座与研讨会,与同行交流心得。他深知,真正的收藏家不仅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更要有一颗敬畏历史、尊重知识的心。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他逐渐掌握了鉴别真伪、评估价值的关键技能,为自己的收藏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独到眼光,寻找被忽视的价值。在他看来,收藏并非简单地追逐市场热点或名家大作,更重要的是发现那些未被充分认知但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潜在价值的艺术品。他善于从民间艺术、地方特色、小众流派中寻找亮点,这些藏品往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符号,却因种种原因而被主流市场所忽视。他的这一策略,不仅让他的收藏更加丰富多元,也让他在收藏界独树一帜。
情感投入,藏品背后的故事。每一件藏品在他眼中都不只是冰冷的物件,它们背后都有着各自的故事与情感。他乐于挖掘并讲述这些故事,无论是艺术品创作的历史背景,还是它们流转过程中的奇遇,都能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共鸣与敬畏。这种情感上的投入,让他的收藏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积累,更是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升华。
传承与分享,收藏的意义所在。他深知,收藏的最终目的是传承与分享。他积极参与公益展览、文化交流活动,将自己的藏品展示给更多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传统文化,激发年轻一代对艺术的热爱。同时,他也乐于将自己的收藏经验与心得传授给后来者,鼓励更多人加入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的行列中来。
(精美藏品)
不忘初心,传承红色文化。他在专心收藏的同时,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一个党员的责任,老兵的担当,爱党爱国情怀牢记心间,不仅收藏了许多红色文物,还充分利用这些文物,对大家进行我党我军光辉历史教育。同时,他还积极参与传承红色文化活动,为陕西省南泥湾精神研究会慷慨解囊捐资3万元,为弘扬传承南泥湾精神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他的收藏经,是一部关于热爱、学习、探索与分享的故事。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收藏不仅是一项投资,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与情趣,一种对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在这条充满挑战与乐趣的道路上,以他的智慧与热情,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也激励着更多人勇敢地追寻自己的梦想,共同守护与传承宝贵的文化遗产。
责编:夏立军
返回列表